初冬的田野略显寂静,但在寿阳县种粮大户老张的院子里,却是一番踏实温暖的景象。“今年给玉米都上了‘完全成本保险’,一亩地的保额从400元涨到了900元,心里一下就有底了!”老张摩挲着金灿灿的玉米,脸上洋溢着安心的笑容。“以前农民种地就怕天灾,现在有了保险,敢放开手干了,明年我还打算再多流转些土地。”
老张的底气,源于2025年晋中市全力推动的一项民生实事——政策性农业保险,特别是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的全面落地。这项被省政府、市政府列为民生实事的工程,目标明确:推动三大粮食作物综合承保覆盖率超过60%。岁末回首,晋中市交出了一份远超预期的成绩单:小麦、玉米、稻谷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综合覆盖率高达80%,稳稳筑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也为许多像老张一样的农户撑起了遮风挡雨的“保护伞”。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农民收益是保障粮食生产的动力源泉。为将这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市农业农村局闻令而动,强化顶层设计,牵头成立了市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民生实事工作专班。一纸《关于加快推进“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增品扩面”民生实事的通知》的下发,如同吹响了行动的号角,为全市11个县(区、市)明确了目标、划定了路径、细化了步骤。
“政策好,关键还要让农民朋友听得懂、用得上。”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通知并非“一发了之”,而是通过座谈会、进展调度、工作提醒和电话沟通的方式,动态掌握各县(区、市)的推进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堵点难点,确保政策在基层顺畅运行。
压力得以传导,活力竞相迸发。在县级层面,一场场深入田间地头的宣传动员迅速展开。乡村干部、农技人员和保险协保员化身政策“宣讲员”,利用村务公开栏、“大喇叭”、微信群以及入户走访等方式,为农户算清“风险账”和“经济账”,引导他们从“要我参保”转向“我要参保”。
在这场民生实事的攻坚战中,寿阳县、灵石县、榆社县表现尤为亮眼,承保覆盖率均突破90%,成为全市的标杆。其中,寿阳县以96%的覆盖率拔得头筹,完成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承保76.9万亩。
民生实事的成效,最终要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检验。完全成本保险的推广,带来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保障水平的跃升。
与传统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仅覆盖种子、化肥、农药等基础投入不同,完全成本保险将土地流转费用、家庭人工成本等也纳入保障范围,相当于覆盖了农业生产的总成本。据了解,小麦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额实现了翻番,从每亩400元提升至800元;玉米保额提升幅度高达125%,达到900元;稻谷保额也从500元增至900元。
保障水平的提升,显著增强了农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许多农户表示,有了更高额的保险托底,他们更愿意增加投入、应用新技术,甚至适度扩大种植规模。这种信心的提振,为晋中市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和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劲内生动力。
一项民生实事,一份温暖承诺。政策性农业保险,特别是完全成本保险的成功推广,不仅是晋中市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的关键一步,更是服务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动实践。它用实实在在的赔付保障,安了农户的心,稳了生产的盘,在广袤的田野上,绘就了一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动人画卷,为晋中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根基。(晋中日报 记者 张子珂)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